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關山地區山麓警備道

從海端的錦屏,經龍泉,接台20號(南橫公路)乙線,沿山麓行,過了海端,再銜接東5、東28、東32、東34等鄉道,長達約50公里,這段道路大部分路段是由日治時期關山地區山麓警備道發展而成。為著防堵布農族人的出草,大正2年(1913)8月,臺東廳就在花蓮港廳界到北絲鬮溪間,設置臨時警寮17處,配置60名警力。大正3年(1914),日本政府決定開始對布農族人實施武器押收,引起布農族人憤怒,情勢更加惡化。於是,警務當局決定沿山麓修築通電流鐵條網警備線,圍堵布農族人。警備道修築後,布農族人的生活空間被壓縮,被迫先後歸順,通電流鐵絲網漸失功能。最後在昭和3年(1928年)廢止。本篇詮釋資料參考自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的《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此書出版於2011年,由趙川明主編,內容編排方式乃依照各文化景觀在縱谷中的位置,由北至南依序介紹。本書撰寫嚴謹,考據詳實,引用文獻、論文、公報、專書、鄉鎮誌等資料,也有田野調查獲得的口訪資料,此外,本書亦蒐羅了豐富的老照片,在在呈現了再地的珍貴記憶。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
  • 撰寫者
    黃心妤
  • 創作者
    趙川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1/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