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圓明山法林寺

法林寺佔地約十餘公頃,主建築為「藥師琉璃光王寶殿」,雄偉壯觀,從池上街頭向東遙望,均可見其矗立在海岸山脈中。法林寺的開山祖為釋信道法師,俗名劉富勳,高雄美濃客家人,民國52年(1963)南部臨濟宗佛教團體來到東部傳教,在福文村創立「東興精舍」,由釋信道法師常駐。信徒日眾,後決定遷到圓明山,開創法林寺,創建時僅六分多地,在信徒幫助下,規模快速擴大,土地增至十餘公頃,民國75年(1986)興建一座高12尺之觀世音菩薩立姿像,民國78年(1989)建成藥師琉璃光王寶殿。正殿中央最上層供奉藥師如來佛,左右為日光、月光菩薩,下兩層均為藥師七佛,兩側則為八大菩薩,另有十二藥叉大將立於兩側。法林寺信徒遍及全臺,以臺北縣、市最多。本篇詮釋資料參考自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的《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此書出版於2011年,由趙川明主編,內容編排方式乃依照各文化景觀在縱谷中的位置,由北至南依序介紹。本書撰寫嚴謹,考據詳實,引用文獻、論文、公報、專書、鄉鎮誌等資料,也有田野調查獲得的口訪資料,此外,本書亦蒐羅了豐富的老照片,在在呈現了再地的珍貴記憶。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
  • 撰寫者
    游力達
  • 創作者
    趙川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1/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