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木巨擘陳應彬豐原慈濟宮

跟大木巨擘陳應彬豐原慈濟宮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大木巨擘陳應彬豐原慈濟宮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大木巨擘陳應彬豐原慈濟宮

此三通五瓜疊斗式的屋架,屋架全飾以彩繪,木料厚實,彩繪多樣,最下方繪製媽祖怒濤救親圖,瓜形碩大肥美,雕刻成類似南瓜的造型是陳應彬的特色之一。本作品位於豐原慈濟宮,由陳應彬於1917年主持改建時興建,照片為班馬傳媒於2019年製作與匠同行:臺灣傳統建築匠師專訪系列時,與彬司曾孫陳朝洋司阜共同走訪拍攝。

 

慈濟宮是豐原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創建於清雍正年間,迄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初名為「觀音亭」,日治時期曾被充為學校,日治大正6年(西元1917年)在地方士紳張麗俊先生積極推動下修繕廟宇,奠定慈濟宮今貌的基礎。


建築為三殿兩戶龍式,座南朝北,廟前種植有老榕樹,並有一對由民間企業所捐獻的巨大的銅獅子,氣勢十足增添莊嚴。


慈濟宮內頗具特色的文物不勝枚舉,雖然歷經多次整建重修,依然保持古色古香的風貌,廟內的木雕石雕更是鬼斧神工,讓人目不暇給。


木雕部份:像樑椼吊筒垂花、設色典雅,瓜筒造形古意盎然,和北港朝天宮同是出自-漳派木雕大師陳應彬的巧手,雕工精細栩栩如生,難怪連雅堂要在「台灣通史」工藝志提到,台灣的彫刻藝術:「木工最精,台南為上而葫蘆墩次之。」可見慈濟宮的木雕文物在台灣廟宇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



【匠師資訊】

陳應彬是出身台灣的「大木匠師」,清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生於現在新北中和區。他的父親陳井泉和家族中不少長輩都是木匠,他在家裡排行老么,上頭有四位哥哥。


從日治時期明治四十一年(西元1908年),主持北港朝天宮的重建,並陸陸續續修築了大稻埕慈聖宮、朴子配天宮、貢寮澳底仁和宮、豐原慈濟宮、臺中旱溪樂成宮、臺北保安宮、木柵指南宮…等。其中尤以媽祖廟最多,所以也被奉為專修媽祖廟的匠師。後陳應彬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建築特色和風格,加上其長子己堂、次子己元,和幾位有名的徒弟像是廖石成、黃龜理…,共同構成一派匠師的系統,一般都稱作「彬司派」。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班馬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撰寫者
班馬傳媒
創作者
陳應彬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19/10/21
媒體類型
照片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