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居住在埔里鎮的許鄭愛女士,昭和6年(1931)年出生於溪州下壩(即今日溪州鄉成功村),目前仍記得童年時家裡有二、三甲的田地要耕種,當時所種的作物有花生、地瓜、芝麻及稻米,其中又以花生種的最多,往往採收時一大早由5、6人進行工作,可以採收達到一牛車的產量,約有4到5包的布袋,重量約是40、50斤。花生採收後主要都是送到田中、北斗一帶販售,當時田中市街有許多的製油廠。而家中農地所種植的地瓜,主要是用來餵食家中所養的四、五隻豬。另外,種植的芝麻也可以販售到製油廠榨成麻油,如果收成好的話,在當時也能賺取不錯的收入。
許鄭愛回憶當時是在1949年和家人一起從彰化溪州的下壩搬到南投埔里居住,她的兄長們用牛車裝載用品,而她和其他家人則是先從下壩搭乘輕便車抵達二水後,再從二水轉搭乘客運沿著水里一路來到埔里。
許鄭愛女士回憶起當年會搬來到埔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濁水溪的溪水氾濫淹過堤防,造成家裡有3甲多的農田幾乎都被淹沒,水災後無法再從事農作。某次,他的二哥前來埔里探訪親戚時,在親戚的邀請下決定搬來埔里展開新生活,當時在下壩地區的親戚族人約有八戶人家陸續搬來埔里鯉魚潭地區。搬遷的時間點大概是從1947年開始就陸續前往埔里,來到埔里後在親戚的農田耕作,後來有些人因為先前居住地下壩地區在水災後田園的受損不嚴重,因此又決定搬回下壩居住。而許鄭愛女士的二哥在當時也決定要搬回下壩,最後只有她和四哥留在埔里展開新的生活,而她後來因為在埔里當地結婚生子就長住下來,而目前她的四哥也還住在埔里的鯉魚潭一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