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壓製三峽龍井茶的製茶機具,事實上是製作日本煎茶用的精揉機。三峽龍井茶在殺菁後,必須經熱壓揉,使之一邊脫水一邊形成劍片狀;等茶葉成形後,才乾燥。
別有風味的三峽龍井茶,以一心一到二葉的茶菁來製作,因為過程多了一道「壓揉」的程序,使其茶乾形狀扁平狹長的劍片狀。而壓揉的過程,在傳統龍井茶製作時,是利用炒鍋以手熱壓揉,至成型後才乾燥。臺灣之龍井茶絕大多數為機械製造,在茶菁炒菁後,先以平面式揉捻機(含望月式揉捻機)揉捻,再置於日本煎茶用的精揉機一邊加溫一邊壓揉製成型,效率較高。
由於精揉機操作較為複雜,這項技術習得的茶農並不多,主要在三峽地區,而龍井茶在三峽是碧螺春以外,另一具代表性且風味獨特的茶。「苦」盡甘來的口感與大部分的茶另有不同,而這特色得靠著農民的努力和這獨特的機具兩者配合才能完成。
基本資訊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