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山種植火龍果

火龍果目前正式的名稱為「紅龍果」,原產於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人工栽培遍及於中美洲、墨西哥、美國南部、泰國及越南等國家,目前臺灣商業栽培品系,以白肉(H. undatus)及紅肉品系(H. polyrhizus & H. costaricensis)為主。 紅龍果在臺灣的栽培歷史始於1645年,當時自然結果率甚低,少有商業生產。1983年後陸續有人自越南及中南美洲引入可自花親和且果大、質優的白肉及紅肉品種之後,因枝條扦插繁殖容易,幼年性又短,最快種植約10個月即可產果,加上產量高達15,000公斤/公頃以上,產期長又分散,果實耐貯運且耐旱,病蟲害少,又幾乎可不噴農藥等良好生產管理上的特性,近年蔚為栽培熱潮。 目前紅龍果在臺灣的栽培面積,2014年總栽培面積共1,676公頃,產地主要集中在臺灣的中南部。其中以利用前期作的葡萄、高接梨棚架加以改良來進行栽培的,如台中市后里區、外埔區、彰化縣二林鎮及南投縣集集鎮一帶較為集中,這些地區即佔全臺總面積45%,其中又以二林鎮生產面積超過300公頃最大;2014年總產量為38,965公噸。而在濁水溪沿岸的鄉鎮中,如集集鎮、竹山鎮、二水鄉、溪州鄉、二林鎮等皆可看到有不少農民種植紅龍果。 就竹山鎮而言,鎮內的山崇、社寮、中州等各里,土地平坦,土質肥沃,適合蔬果生長,近年來在竹山鎮公所與農會的推廣下,大量栽種紅龍果,形成另一個在地特色的農業特區。從集山路過了集集大橋到山腳圓環這段路間,就是竹山紅龍果園區,在產季時路過這裡,隨處都能看得見火龍果結實纍纍的模樣。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富州社區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14173
  • 所在地-經度
    120.746975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紅龍果主題館:產業現況」,農委會濃業知識入口網,2019年9月29日瀏覽,網址: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mp.asp?mp=411。 「竹山火龍果」,竹山鎮農會,2019年9月29日瀏覽,網址:http://www.zsfa.org.tw/specialty.php?id=6。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撰寫者
    郭立媛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1417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74697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竹山鎮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富州社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