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劉崧甫故居的蓮亭紀念公園

劉崧甫故居位在潭墘社區,於「二林蔗農事件」紀念碑之碑界南端,是昭和3年(1928),劉崧甫以父親之名「蓮亭」重新整修。現今保存完整,故居也與周遭景點結合,打造成現在為人熟知的蓮亭紀念公園。 劉崧甫(1898-1971)生於日治初期,出身自彰化南部,二林庄西南方的大城庄潭墘村的地方望族。自公學校畢業,先後擔任過九塊厝保甲聯合會的書記、大城庄會計役、農業基本調查員、大城國語講習所講師、庄協議會員等公職,一直在總督府統治機構的下層為民服務。就讀公學校期間,劉崧甫認識了未來蔗農組合的幹部,如李應章、蔡淵騰、詹奕候等人。李應章是文協創立時的理事,在知識與思想方面,劉崧甫多少受到文化協會的影響。劉崧甫、李應章、詹奕候皆參與了文協在 1924 年,舉辦的第一屆夏季學校,也在二林附近舉辦多次「農村講座」,試圖啟蒙農民。 日治初期,日本對台灣採取「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殖民政策,訂定各種利於製糖會社的合約,操縱蔗農。又大正11年(1922)蓬萊米培植成功,「米糖相剋」問題浮現,糖業利潤益加萎縮。大正14年(1925),二林地區的蔗農遂在二林市區的媽祖宮(仁和宮),集會決議成立「蔗農組合」,和「林本源製糖會社」交涉,劉崧甫被推派常務委員。 蔗農組合雖多次與林本源製糖會社交涉價格,但因林糖不認其組織代表一般蔗農而遲遲未果,最終爆發了大正14年(1925)10月22日的「二林蔗農事件」。劉崧甫也因此被捕入獄,一共服刑8個多月(實際上刑期只判了6個月)。 出獄後的劉崧甫,歷經喪父與喪弟之痛,沉寂了近兩年時間,後於昭和3年(1928),以父親之名「蓮亭」重新整修家屋,一掃家中晦氣,並兩度出任大城庄協議會員、尤厝土地整理委員、「台灣新聞社」北斗駐在地記者、「高雄新報」二林出張所的所長等職。日治末期全心投入紅療醫學和電氣醫療法研究(今物理治療),望能繼續行自身「公平正義」的處事原則,關懷社會。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彰化縣大城鄉劉崧甫故居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48361
  • 所在地-經度
    120.308954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仁和宮,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2019年9月25日瀏覽,網址: 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ChanghuaCounty/erlin/0720001-RHG 洪崇銘,〈二林事件九十三年過後,我們還能紀念些什麼?〉,蔗青文化工作室,2019年9月25日瀏覽,網址:https://link.medium.com/q2ktUsiRu0 二林事件,維基百科,2019年9月25日瀏覽,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6%96%97%E9%8E%AE_(%E5%8F%B0%E7%81%A3) 〈【二林蔗農事件專題】因二林蔗農事件入獄的「劉崧甫」是誰?〉,故事,2019年9月25日瀏覽,網址:https://storystudio.tw/gushi/erhlin-peasants-movements-02/
  •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撰寫者
    許雯淇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48361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308954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彰化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大城鄉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劉崧甫故居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