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888年紫南宮香火田碑

紫南宮位於竹山鎮社寮里,其左前方廟埕建有碑亭,立有大碑「永濟義渡碑」及小碑「香火田碑」二碑。其中香火田碑,記載的是,光緒14年(1888年),社寮大公街眾約70戶,募集60銀員購買水田一段四分四厘餘,座落土名溝漕埔、長寮仔,捐獻給紫南宮作為香祀田,同年九月,勒碑於廟前。此碑文表現出早期眾商舖共同出資維繫香火的「合作回饋」的精神,亦是民間自行籌募管理,以田產租金為經營費用,為一種社會慈善互濟的展現。   

紫南宮位處濁水溪中游南畔,即早年由社寮通往濁水庄(現名間鄉境內)的社寮渡頭,往來社寮、濁水之間。由於社寮為內山及鹿谷地區,漢「番」土牛溝的總貿易站。不論來自內山或外來貨物皆須渡濁水溪,因夏秋兩季好發大水,易傷人生命,光緒年間,由童生董榮華倡建義渡,募資購買田地收取義渡租,作為義渡基本財源,因永濟義渡的設立,更促進紫南宮的發展。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楊愉珍
  • 創作者
    自行拍攝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存放位置
    竹山鎮紫南宮
  • 時間分期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