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頂烏龍茶俗稱凍頂茶,主要產於南投縣的鹿谷鄉,是以青心烏龍的茶菁為原料所製成的半發酵茶,外型緊結呈半球型。凍頂烏龍茶製茶的特殊處在於茶菁經過殺菁乾燥後,必須再以布包成球狀揉捻茶葉,壓迫使茶成半球狀,稱為「布揉製茶」。
製茶的過程如下:
第一天:採收茶菁→日光萎凋→室內萎凋(脫水)→靜置發酵(冬天發酵時間較長)→浪菁(約四到五次)→靜置發酵→炒菁(炒熟)→初揉捻→初乾→靜置。
第二天:加熱→布團揉(半球形)→解塊(重複約50次) →再乾→成品(新鮮茶:生茶/毛茶) →挑梗→焙火包裝。
在採茶的過程中需保持葉片完整,不能損傷葉片,否則將會降低茶葉的品質。而室外的日光萎凋,目的在於發散茶菁內的水份,去除菁味,促使茶葉香氣物質的轉換,是凍頂烏龍茶製造的重要關鍵,透過日光委凋自然日曬,使葉片水份自然脫水。
室內委凋的目的是讓藏於凍頂烏龍茶枝梗、葉脈的水份,能夠均勻散發。同時也進行所謂浪菁(小攪拌)的動作,浪菁(小攪拌)的時間及次數也視當天的氣溫與茶菁的成熟度而有不同。藉由翻動茶菁使茶葉走水平均,切忌用力過重致茶葉受傷走水不良,致使日後茶湯苦澀。
接著是大浪菁,使茶菁發生相當程度的相碰摩擦引起葉緣細胞破損,使水分不再散發促進發酵,讓茶菁保持一定含量水份以利後續的併堆發酵。大浪菁後,茶菁邊緣會有綠葉鑲紅邊的傳統凍頂烏龍茶特色。堆菁發酵是讓茶菁充份發酵4至8小時,靜置發酵時間的長短,必須具體掌握當時的天候及茶菁狀況來判斷。
發酵後要進行高溫炒菁(殺菁),以適當高溫停止發酵作用,並蒸散茶菁中的水份,以便進行茶菁揉捻。將炒菁後的茶葉放進揉捻機,利用機械的力量使茶菁相互摩擦將茶菁中部分的組織細胞破壞,加上揉捻的力道讓葉片中的汁液滲出,汁液滲出會黏附在葉片的表面,經乾燥之後,在沖泡茶葉時,茶汁液便能很快溶於水中,成為滋味香醇的茶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