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集集廣盛宮

       廣聖宮,位在集集街128號,乾隆58年(1793年)由業主楊東興集資於集集街上建立供奉天上聖母的天上宮。後隨集集街的發展,空間漸變狹窄,道光13年(1833年)由陳坑、石井首倡募得經費,將廟址遷到清水溪北岸,但考量過溪進香的不便,於同治6年(1867年)因溪水氾濫,從上游沖下來的木材漂積在溪畔,相信神明也有意遷回,再度回到原址。受颱風影響,經樟腦產業家們捐款重建。光緒21年(1895年),被日本徵收作為憲兵屯所,遭民軍圍攻,廟體毀損。昭和10年(1935年),湯奇木募款重新擴建,並改名為「廣盛宮」。921地震後,改以鋼筋水泥建造,而原本在廣盛宮門口前的「丁首索詐示禁碑」、「長濟義橋碑」則碎裂數塊。

       「丁首索詐示禁碑」是宣告禁止水沙連六社之社首、社丁不得藉官敲詐番民,違者依法嚴處。「長濟義橋碑」則是集集街仕紳林天龍、陳長江等人,對集集草嶺腳下濁水溪,每逢春夏之間暴漲,民眾出入不方便,故籌資購買土地,先買劉烏田水田一段,全年計共租粟四十石,以為義渡之費用。另架設竹木為「長濟義橋」簽報當時埔里社通判劉威,劉威獲知批示並立告示申明,要求地方人士公置長濟義橋田產,作為渡船經費,禁止筏夫收費或趁機勒索,光緒18年(1892年)2月將告示勒刻,碑為砂岩陰刻。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集集鎮廣盛宮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278811
  • 所在地-經度
    120.78160460000004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陳哲三總編纂,《集集鎮志》(集集:集集鎮志編纂委員會,1998),頁637-638。 吳素珍,〈廣盛宮兩塊古石碑何去何從 集集鎮協調修復〉,《台灣好新聞》,2014年5月6日,http://n.yam.com/Article/20140506275571 (瀏覽日期:2019年9月27日)
  • 時間分期
    清朝乾隆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撰寫者
    張惠渝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278811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78160460000004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集集鎮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廣盛宮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