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土地公廟,原址在集集吊橋基墩下坡處(俗稱橋頭或吊橋頭),為隆恩圳隧渠旁的圳頭土地公廟。隆恩圳開鑿於乾隆時期,清代社寮人張天球等人,打通當地象鼻山隧道約500公尺,引用濁水溪灌溉社寮四里良田,而土地公廟創建時間約於隆恩圳開發時期,見證隆恩圳開發興衰。
1980年代,因集集吊橋拆除工程,橋頭土地公廟被迫遷建到頂溪州通往鹿谷鄉瑞田村的山路旁,之後又因1990年代「集集攔河壩共同引水工程計畫」,要在隆恩圳圳頭處興建集集攔河堰,原隆恩圳引水道被攔河堰取代,廟宇因位於徵收土地範圍遭到拆除,歷經多次工程建設波及,地方無意重建新廟,土地公神像暫時遷入社寮武德宮恭奉。經實地詢問武德宮廟方人員後,證實目前土地公神像仍在殿內供俸,照片所示即為武德宮內殿,土地公神像位於殿內主祀開漳聖王神像右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