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橋頭土地公廟

       橋頭土地公廟,原址在集集吊橋基墩下坡處(俗稱橋頭或吊橋頭),為隆恩圳隧渠旁的圳頭土地公廟。隆恩圳開鑿於乾隆時期,清代社寮人張天球等人,打通當地象鼻山隧道約500公尺,引用濁水溪灌溉社寮四里良田,而土地公廟創建時間約於隆恩圳開發時期,見證隆恩圳開發興衰。

       1980年代,因集集吊橋拆除工程,橋頭土地公廟被迫遷建到頂溪州通往鹿谷鄉瑞田村的山路旁,之後又因1990年代「集集攔河壩共同引水工程計畫」,要在隆恩圳圳頭處興建集集攔河堰,原隆恩圳引水道被攔河堰取代,廟宇因位於徵收土地範圍遭到拆除,歷經多次工程建設波及,地方無意重建新廟,土地公神像暫時遷入社寮武德宮恭奉。經實地詢問武德宮廟方人員後,證實目前土地公神像仍在殿內供俸,照片所示即為武德宮內殿,土地公神像位於殿內主祀開漳聖王神像右前方。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武德宮
  • 別名
    圳頭土地公廟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143528
  • 所在地-經度
    120.72241269999995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林耿暉,「竹山隆恩圳隧渠」,臺灣大百科全書,2019年9月26日瀏覽,網址: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8070 蘇清景主編,《社寮好地方─土地公最愛社寮四里土地公廟資源調查記錄》,彰化:財團法人社寮文教基金會,2005。
  • 現況
    1990年代「集集攔河壩共同引水工程計畫」,廟宇因位於徵收土地範圍遭到拆除,歷經多次工程建設波及,地方無意重建新廟,土地公神像暫時遷入社寮武德宮恭奉。經實地詢問武德宮廟方人員後,證實目前土地公神像仍在殿內供俸,照片所示即為武德宮內殿,土地公神像位於殿內主祀開漳聖王神像右前方。
  • 時間分期
    清朝乾隆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撰寫者
    楊愉珍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143528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7224126999999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竹山鎮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武德宮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