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福泉宮

       甘泉井旁的石頭公,土地公年代不可考,據推測與井年代相當,有近300年的歷史,是該鄰飲水思源的保護神。後來因位於八通關必經點,現已成為八通關社寮線路上唯二的石頭公。此地也是早期清治時劃出「土牛紅線」邊界,開山撫「番」入口點。

  甘泉井位於社寮頂埔,當地人稱為後溝坑。據雲林采訪冊載,井推測是乾隆末年,福安康圍剿退守小半天之林文爽,駐兵營邊所鑿汲用。並於光緒元年(1875),吳光亮總兵開發八通關中路時閱兵過此,飲而甘之,遂以甘泉名井,鳩工修築,環井以石。井至今尚存,泉源仍盛,上加半圓形水泥蓋,附近居民用來抽取灌溉田園。

  石頭公原先並無建廟,僅搭有簡單棚架遮蔽,其上有多粒石頭壘成的石棚並貼有招財進寶的紅紙,用三粒巨石圍成ㄇ字型,將另一巨石置於中央,象徵石頭公神像。後來因頻頻顯神蹟,要求遮風避雨的房子,因此在地信眾組成重建委員會,於以建廟為現今「福泉宮」。由於位於甘井旁,福泉宮有個特別的祈福儀式,即首先取甘泉之水淨手,接著取甘泉之水澆於石碑上,最後取甘泉之水及香花敬神。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福泉宮
  • 別名
    石頭公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055772
  • 所在地-經度
    120.72739049999996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施盈廷's 旅遊景點影像導覽,「南投竹山:福泉宮/甘泉井/石頭公X影像導覽」,2019年9月27日瀏覽,網址:https://yingtingshih.pixnet.net/blog/post/201989367 「甘泉井及石頭公」,國家文化資產網,2019年9月27日瀏覽,網址: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60623000002 二魚的古蹟歷史建築之旅,「(歷史建築)甘泉井與石頭公」,2019年9月27日瀏覽,網址:https://blog.xuite.net/doublefish2/wretch/142671001 「竹山深度旅遊─甘泉井石頭公」,竹山鎮公所,2019年9月27日瀏覽,網址: http://www.chushang.gov.tw/editor_item/u_editor_v2.asp?id=%7B2BC5FF9B-826D-4C0E-BF56-D589EF7672FE%7D&editor_id=149&PageNo=1
  • 時間分期
    清朝乾隆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撰寫者
    楊愉珍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055772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72739049999996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竹山鎮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福泉宮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