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ILE ET DETROIT DE FORMOSE﹝臺灣﹞

清法兩國為解決越南的爭端,1884年 5月11日由清北洋大臣李鴻章與法國艦長福祿諾(F.E.Fournier)簽訂「天津簡約」,約定清軍徹出北越、劃定清越邊界、法國不索賠款、邊境通商、清國不過問法越條約;然而清帝國主戰派聞訊譁然,同時朝廷也無法接受,命駐軍堅守。至 6月23日發生諒山「觀音橋事件」,法軍敗陣,並以此指責清廷背信,要求撤軍、賠償軍費,否則不履行撤軍之約。清國不願賠償軍費,戰火於是爆發。在當時,法國決定擴大戰爭後,由海軍中將孤拔(Anatole Courbet) 指揮對清帝國的作戰,並合併原有的東京艦隊、中國海艦隊、日本海艦隊,重新整編成立「遠東艦隊」(Escadre dʹEXTREME Orient),以馬祖為駐泊港。孤拔以海軍提督身分擔任艦隊司令官,海軍少將李士卑斯(J.Lespes),則為副司令官,並隨戰事推展,雖數次修編艦隊編制,然其艦隊之編制涵蓋有 4艘戰艦、6艘巡洋艦、1艘情報艦、1艘運輸兼情報艦、6艘炮艦、2艘水雷艇。在清法爭執不下之期間,法國為爭取談判籌碼,即醞釀奪取港口做為抵押品,以逼迫清帝國妥協,因此海軍李士卑斯(J.Lespes)少將奉命派情報艦偵查清帝國之港口,故本地圖上則為該期間偵查後所繪製出的一張地圖,全圖上除了詳細標繪出11處清廷有水師駐紮之港口外,諸如臺灣的雞籠(基隆)、臺灣府(臺南)、打狗(高雄)、屏東恆春、澎湖馬公,中國大陸沿海的平潭、湄州島、金門島、廈門市、東山島等地。全張地圖四周外框並註記有經緯度,繪製範圍涵蓋北緯22.7~25.4度、東經115~121度。此外,該地圖也利用四種疏密不同之淡藍色線條圖例,來表現臺灣海峽、太平洋、南海、東海、巴士海峽等分佈於臺灣四周與中國大陸沿岸之各海洋或海峽之深度。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地圖對於臺灣四周之海岸也著墨甚多,諸如臺中大安溪至彰化濁水溪一帶標記為沙岸、雲嘉南一帶的海岸則標記為潟湖。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法國軍方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清末光緒10-11年﹝1884-1885﹞
  • 作品語文
    法文
  • 全集/系列名
    臺北二二八紀念館館藏
  • 相關地點
    台灣本島 綠島 蘭嶼 澎湖 大陸福建沿海 PARISLIBRAIRIECH.DELAGRAVE
  • 地點名稱
    蘭嶼/二二八紀念館/大安溪/東山/東山/長福/恆春
  • 緯度
    22.0435616/25.0396/24.3661/23.9639/23.9236/24.0804/22.0
  • 經度
    121.548418/121.516/120.642/120.6/120.865/120.882/120.7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