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秀峰武聖廟

       鹿谷鄉秀峰村的武聖廟是秀峰村內最重要的廟宇,信徒涵蓋村內的各部落。武聖廟緣起於早年有福建人邱國順及蔡子乾,在新寮莊搭建一間竹寮供奉林山慚愧祖師公,兩位先生皆為慚愧祖師小法,均攜帶陰林山慚愧祖師渡海來台開墾。當時原住民常常出草殺人,邱國順經水仔尾隨張天求即領人丁十六名來坪仔頂轉居坪仔頂圳寮,在坪仔頂開發上等良田,將慚愧祖師公安奉在本址,當時稱為公厝。爾後逐年翻修,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武聖廟全倒,災後由新竹市政府贊助300萬元作為武聖廟重建基金。

       據地方耆老口述以及文獻得知,秀峰村開庄約在乾隆年間。道光8年(1828)秀峰村建立「祖師公廟」(武聖廟的前身),當時從大坪頂(鹿谷的舊地名)運送木材下山唯一的通道就是利用濁水溪的水路放流,從大坪頂要到濁水溪,坪子頂(鹿谷秀峰村)是必經之路,當時官方下令在山林伐木後必定要經由濁水溪將木材放流才能運送到平地。移墾在坪仔頂的先民最早是迎奉山區守護神「陰林山慚愧祖師公」的符令,作為坪子頂庄的守護神,因此武聖廟的建立與秀峰村的開發史息息相關,如今依舊是全村的信仰中心。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鹿谷鄉武聖廟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7799571
  • 所在地-經度
    120.77709140000002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黃沁杰,《走過羌仔寮》,南投:南投縣鹿谷鄉茶鄉文化協會,2005。 「關於鹿谷:秀峰村」,鹿谷鄉公所,2019年9月21日瀏覽,網址: https://www.lugu.gov.tw/LuguInfo/Village/Village011。
  • 時間分期
    清朝道光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撰寫者
    許雯淇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7799571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77709140000002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鹿谷鄉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武聖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