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宮,位在水里鄉的永豐村內,宮內主祀天上聖母,還有全鄉唯一的依甲子輪流值星的太歲、孔子廟。據廟方記載在清道光年間,當地一名湯氏先民到鹿港採買時,遇到閩南湯姓人士,獲其贈湄洲媽祖。湯氏將媽祖迎回村莊供奉後,每遇鄰近的番人或土匪要打劫時,必會提前警告村人,保佑村莊得以化險為夷。最初為坐北朝南的簡陋廟宇,大正元年(1911)重整為坐東朝西的泥磚造建築,昭和16年(1941)因已破舊無法遮蔽風雨,但礙於不能興建寺廟的規定,便以修建集會所的名義進行整修。後續經過幾次整修,到目前的宮廟為1988年動土改建,1990年落成啟用。
永豐宮在水里鄉發展已久,是歷屆建醮儀式的總壇,原因是在昭和年間(1940年代),水里鄉受到洪水爆發致使溪流改道,沖毀了濁水溪東岸,影響民眾生活。經地方人士商議,決定擇吉時在濁水溪岸邊擺設香案誠心祈求天神,果真一陣暴雨讓溪流回到原本的溪道。地方為感念上天,便籌備了建醮儀式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並發願每十二年為一期舉行建醮。除了建醮祈求之外,永豐宮與鄉內的義民廟,會在農曆某一日舉行河神祭祀,在濁水溪畔的大平地上,法師作法以意念祈求河神照河道走,祭典從下午3、4點到晚上6、7點,村民亦會帶著牲禮前來祭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