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1980年代初期是三義木雕最鼎盛時期,但之後陸續走下坡,除了石油危機與全球經濟不景氣外,更主要還在於不實爆發類似「日本楠木老虎」這類的誠信問題,導致木雕業者從民國65(1976)年的138家,到民國70(1981)年時快速消退到只剩下62家。三義木雕業者在全盛期的缺乏誠信才是導致外銷市場大量流失的主因,根據當時雕刻業者所述,不肖業者不誠信手段主要表現在下列四點。圖片為木雕商品示意圖,非指缺乏誠信之木雕商品。
一、魚目混珠,用非樟木樹頭雕刻成品再塗上樟腦油,混充樟木雖刻品。
二、為趕貨和爭取訂單,業者在原木未經乾燥過程就雕製成品,結果運至國外後都發生龜裂現象。
三、因日本訂單大,並要求規格化的產品,但三義業者往往在雖刻品粗胚完成後,細部雖刻和加工部分以外包或家庭代工的方式生產,因很多雕刻工人沒有經過很好訓練就投入生產行列,故雕刻品良莠不齊,造成只有量的增加,質沒有提升。
四、日本人到三義選購雕刻品,本地一些不肖業者時常哄抬價格,導致日本人因此轉向大陸、東南亞等地尋找更價廉物美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