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舊西螺自來水廠照片

此照片為舊西螺自來水廠(今日的西螺永安里口店土地公廟前,西螺鎮公所已將舊辦公房舍改建成幼兒同心園)。照片中有一圓形狀的水池,水池後方站有兩位男子,右側可見的一面屋牆,應是自來水廠廠區辦公室的側牆;水池後方不遠處立著幾根水泥柱的另一側即是引西圳大排,而高起貼著天際線的土堤,則是尚未以混凝土整治前的濁水溪堤岸。 西螺鎮自來水廠設立於1959年,位於西螺市區東北側濁水溪南岸。1975年與西螺自來水公司合併為自來水公司西螺營運所,後因公路局計劃開闢外環道路,原有部分淨水設備將被拆除,於是在1992年將西螺自來水淨水場與營運所辦公廳舍遷建至現在的新址(西螺鎮光復東路100號)。 台灣現代自來水供水系統始於19世紀末日治時期,明治29年(1896)後藤新平接任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他曾參與日本東京自來水與汙水下水道的技術興建,並邀請英國籍技術人員巴爾頓(W. K. Burton)至台規劃、建立台灣自來水系統。明治31年(1898)於淡水建立了台灣第一個自來水系統,至1945年前,自來水系統覆蓋了全台18%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人口較集中的都市地區。戰後,台灣省政府仿傚英國等國家實施區域給水制度,以統一規劃、統籌臺灣的水資源與自來水,分期推展自來水建設。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趙元才
  • 創作者
    螺陽文教基金會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