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下水埔堤防

       下水埔堤防,全長約2,240公尺,是為防範洪災而自大正6年(1917),與位在二水鐵路道的新虎尾、林內等堤防一同修築,以攔截東螺溪(舊濁水溪)

,現由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管轄。

      「下水埔」之名,是因為濁水溪沿岸未築堤防之前,這裡是西螺溪的分水口,溪水時常氾濫,成為窪地泥澤,得名「下水埔」。整治前的濁水溪有多條分流,如東螺溪、西螺溪、虎尾溪等,這些分流在濁水溪沖積扇形成「辮狀亂流」,洪水氾濫,雖清代曾進行整治工作,但因嚴重水患而失敗告終。日治時期大正年間,台灣總督府成立「濁水溪治水工事事務所」,於大正6年(1917)年起至大正9年(1920)間,於濁水溪沿岸興建堤防,上起濁水(南投縣名間鄉)下至下海墘(大城鄉台西村),堵截東螺溪、虎尾溪,並將兩溪的水導流至西螺溪,即為現在我們所稱的濁水溪。

       當時修築堤防工作,是由居住在溪水氾濫區域的居民合作完成,由保正帶領,每戶出丁一人,每人分配三尺堤防,挖土挑土,築到官廳規定的高度。儘管日治時期興建的只是土堤,但已有初步規模,光復後,由台灣省水利局(今經濟部水利署)持續進行堤防修築工作,完善濁水溪的治理。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彰化縣溪州鄉下水埔堤防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1345788213624
  • 所在地-經度
    120.5728714930176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張素玢,《歷史視野中的地方發展與變遷—濁水溪畔的二水 北斗 二林》,台北:台灣學生,2004。 「清朝、日治時期的濁水溪防洪」,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2019年9月24日瀏覽,網址:https://www.wra04.gov.tw/12188/12189/12264/12273/12285/16213/ 「大庄社區」,彰化縣社區總體營造網,2019年9月24日瀏覽,網址:https://community.bocach.gov.tw/ch/03_things/02_print.asp?community_id=359
  •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 撰寫者
    許雯淇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1345788213624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5728714930176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彰化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溪州鄉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下水埔堤防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