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香橼渡口

       香橼渡口位於南投縣竹山鎮下坪里莊外的濁水溪畔,是清治時期到日治時期竹山地區重要的聯外渡口。今日渡口早已荒廢,早已不見昔日渡口遺址,只有一片雜草叢生之荒地。原本種於香橼渡口附近作為指標的老茄苳樹,與樹下的小廟,也因1959年的八七水災而遭破壞,今日該地之樹為後人重新種植。古代濁水溪水流大,在沒有橋可以行走的情況下,只能依靠渡船過河,而有渡口的設置。

        據林文龍於〈香櫞渡與茄苳王〉文中的推論,從「香橼」二字可推論香橼渡口應與濁水溪沙洲「香員腳」有關,因此推測香橼渡口應為清治時期濁水溪三大聯外渡口中的「濁水溪渡」,是往來北岸彰化東螺、與南岸南投水沙連二保的要津。另外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寫成的《彰化縣志》中,寫到「二八水渡,一名香椽渡,二八水與沙連(今南投縣)往來通津。」亦可知在當時有船隻從香橼渡口前往番地水沙連的情況。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
  • 別名
    二八水渡、香椽渡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712201
  • 所在地-經度
    120.6890055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林文龍,〈香櫞渡與茄苳王〉,《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64期,2010年10月15日,網址: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64/866 (瀏覽日期:2019年10月2日) 張素玢,〈文獻蒐集與地方史志研究—以彰化二水鄉為例—〉,《國家圖書館館刊》91:2(2002),頁47-48。
  • 時間分期
    清朝道光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撰寫者
    張雅婷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712201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689005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竹山鎮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