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井位於社寮頂埔,當地人稱為後溝坑。據雲林采訪冊載,井推測是乾隆末年,福安康圍剿退守小半天之林文爽,駐兵營邊所鑿汲用。並於光緒元年(1875年),吳光亮總兵開發八通關中路時閱兵過此,飲而甘之,遂以甘泉名井,鳩工修築,環井以石。
井直徑三尺,深四尺,終年不乾涸,水質清澈,為當地民眾重要水源。由此可知該井在乾隆末年,福康安圍剿退守小半天的林文爽時就已存在,以其位在當地「駐兵大營邊」推測,甘泉井很可能是福康安大兵所鑿,以備駐防汲用。
甘泉井有兩個故事,一是泉水來自農會山終年不涸,乃因水位比周邊的地面高的特例,二是端午節取午時水,可浴身除災。井至今尚存,泉源仍盛,上加半圓形水泥蓋,附近居民用來抽取灌溉田園。九二一大地震,井於荒草中,為保存歷史價值,在地主同意下由社寮熱心義工加以整理,以保存文化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