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社寮甘泉井

       甘泉井位於社寮頂埔,當地人稱為後溝坑。據雲林采訪冊載,井推測是乾隆末年,福安康圍剿退守小半天之林文爽,駐兵營邊所鑿汲用。並於光緒元年(1875年),吳光亮總兵開發八通關中路時閱兵過此,飲而甘之,遂以甘泉名井,鳩工修築,環井以石。

  井直徑三尺,深四尺,終年不乾涸,水質清澈,為當地民眾重要水源。由此可知該井在乾隆末年,福康安圍剿退守小半天的林文爽時就已存在,以其位在當地「駐兵大營邊」推測,甘泉井很可能是福康安大兵所鑿,以備駐防汲用。

  甘泉井有兩個故事,一是泉水來自農會山終年不涸,乃因水位比周邊的地面高的特例,二是端午節取午時水,可浴身除災。井至今尚存,泉源仍盛,上加半圓形水泥蓋,附近居民用來抽取灌溉田園。九二一大地震,井於荒草中,為保存歷史價值,在地主同意下由社寮熱心義工加以整理,以保存文化資產。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甘泉井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055772
  • 所在地-經度
    120.72739049999996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甘泉井及石頭公」,國家文化資產網,2019年9月27日瀏覽,網址: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60623000002 「(歷史建築)甘泉井與石頭公」,二魚的古蹟歷史建築之旅,2019年9月27日瀏覽,網址:https://blog.xuite.net/doublefish2/wretch/142671001 「竹山深度旅遊─甘泉井石頭公」,竹山鎮公所,2019年9月27日瀏覽,網址: http://www.chushang.gov.tw/editor_item/u_editor_v2.asp?id=%7B2BC5FF9B-826D-4C0E-BF56-D589EF7672FE%7D&editor_id=149&PageNo=1
  • 時間分期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撰寫者
    楊愉珍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055772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72739049999996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竹山鎮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甘泉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