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892年長濟義橋碑

       「長濟義橋田產諭示碑」是建於光緒18年(1892年),原址位於集集廣盛宮左側石獅之座前,碑寬50公分,厚13公分,高122公分,為一長方形沙岩陰刻石碑。現今存於廣盛宮的倉庫之中,因為在1991年受到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的影響,石碑破裂成四片,目前還沒修復完成,因此無法拍攝。此照片為南投縣史館所展示的碑文拓印作品。

        此碑主要記載當時集集草嶺下溪,經常發生河水暴漲而不能渡溪,甚至有人喪命於溪水之中的事,因此,地方鄉紳集資置買田產,以田租為開渡的費用並支持「簰夫」工錢,為居民和行人義渡,不收取任何費用,並禁止「簰夫」索取費用。其主導者為董鐘奇,其他鄉紳有林天龍、吳玉振、黃東綺、陳長江、黃達理等人,而董鐘奇的父親-董郁文, 曾提倡發起「永濟義渡」的善舉。

        此碑有兩個特色,一是「義渡」,二是「商業繁榮」,三是會計數字。第一,「義渡」的出現,反映「官渡」和「私渡」在當時興盛,容易發生濫收渡費與經營糾紛,因此,「義渡」出現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方便民眾渡河溪。第二,「商業繁榮」的原因,在於當時不少捐助者是以店號名義捐贈,例如「黃興號」、「原記號」、「瑞元號」等,反映是當時集集擁有不少商舖,是一個商業繁榮的鄉鎮。第三,石碑上的捐獻金額是以當時會計方式的數字記錄,這種記錄方法在石碑十分之少,令石碑更具歷史價值。

基本資訊

  • 別名
    長濟義橋田產諭示碑
  • 撰寫者
    陳志康
  • 創作者
    自行拍攝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