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展示板說故事-阿薩姆茶菁採摘週期與產量及品質之關係

       照片是一個展示板,訴說著阿薩姆茶菁採摘週期與產量及品質之關係。

       魚池茶區為臺灣大葉種紅茶主要產區,大葉種紅茶開始最普遍的栽培種為自印度阿薩姆省引進之阿薩姆品系,此壓克力展示板為1956年至1958年(民國45-47年)進行之阿薩姆茶菁採摘週期與產量及品質之關係試驗圖表,此試驗亦紀錄於臺灣省農業試驗所魚池茶業試驗分所民國四十六年年報中。

       試驗比較採摘週期分別為8天(年採25次)、11天(年採18次)、14天(年採15次)、17天(年採13次)之收量與製茶品質,由圖表可知採摘週期較短及採摘次數較多能有較高之收量及製茶品質,年報文字敘述由於茶葉採摘週期過長,茶樹頂芽保留不摘,易趨硬化,損失收量,側芽不易抽出,且延長抽芽時間等等。此試驗結果與現行茶葉採摘週期差異相當大,因以前較未注重茶芽萌發之一致性,有芽就採收,因此全年採收次數多,但會造成茶園萌芽不齊外,每批採收量亦受影響,且需投入長時間採茶及製茶人力,以現代產業結構而言有困難性,如今茶園田間管理講求萌芽期一致,透過修剪調整萌芽期,於適採期集中人力進行採摘及製茶,提高作業效率,以減少人力成本,及提升茶菁品質及產量。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簡靖華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1956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