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50年代西螺街上出殯車隊照片

西螺街的出現,最早見於乾隆6年(1741)劉良璧修纂的《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一書中,其街名由來與其原為平埔族「西螺社」居地有關。自康熙年間至光緒末年,虎尾溪以北至西螺溪以南地區,陸續出現大小不等的市街與鄉庄。這些市街與和鄉庄以乾隆初年形成的西螺街為中心,構成一個市街體系。1953年西螺大橋通車後,省道台一線從西螺大橋來到西螺,西螺街仍然延續著自清代以來的重要性。 此張照片為1950年代後期繞行於西螺延平路上的出殯隊伍,車前掛著大大的「靈車」、「張」兩個牌子,由此可知此喪家應為張姓人家。在當時的情況,此靈車的裝飾極為華麗,喪家至親披麻帶孝、執拂走在靈車兩側,後面長長的親友對伍一直延伸到公正路口。 由照片畫面中可見,此時的西螺延平路已鋪上柏油,但尚未劃道路中線及慢車道線,左邊的招牌上寫著「拯生綜和醫院」(即今日育仁醫院),而馬路的最尾端,正二層樓的建物即今日的楊小兒科。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趙元才
  • 創作者
    螺陽文教基金會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點
    拍攝地點
    雲林縣西螺鎮西螺老街 (120.4619038, 23.801443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