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30年代西螺戲院的三國演義終演照片

西螺戲院位於西螺東市場後的觀音街,由林廣合家族林鎰彰於昭和5年(1930)創建。西螺戲院初建時稱為西螺大舞台,也稱為舊戲園、西螺座,戰後改稱為西螺戲院。戲院建造之初的1930年代,電影還不是很盛行,當時以演黑白電影、話劇、歌仔戲為主,1950至1960年代,台灣農業、經濟起步,居民休閒娛樂需求日增,西螺戲院為鎮內及附近鄉鎮民眾娛樂休閒的最佳場所。大約在1960至1970年代為其鼎盛時期,當時戲院所在的觀音街上聚集許多攤販,人潮眾多、熱鬧非凡,當時是西螺鎮上最繁華的地區。 此張戲劇照片為日本殖民政府實施皇民化運動,西螺街地方人士因無法再演出中國傳統戲劇而進行的最終表演秀,戲碼為中國傳統戲劇有名的「三國演義」,演出場地在西螺戲院,舞台布景及道具相當繁複逼真,十分專業。由於演出的人士全來自西螺當地職業級劇團(團址在昔日萬安醫院隔壁,今日平和路接近延平路口處),演員為當時西螺街曾經留學日的子弟所擔任。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張素玢總編纂,《新修西螺鎮志》,雲林:雲林縣西螺鎮公所,2015。
  • 撰寫者
    趙元才
  • 創作者
    螺陽文教基金會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