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為王桂郎於1968年,拍攝的濁水溪堤防照片,內容為兒童於堤防上嬉戲。
出身於彰化縣溪州鎮的詩人吳晟出身曾將濁水溪喻為母親之河,自小依賴濁水溪耕作養家、嬉戲遊樂,而這也是中部穀倉彰化的農家子弟們共同的記憶。自日治時期的1911年(大正元年)開始,便有多次的濁水溪河道整治工程,由水泥與石頭推砌的堤防至今仍儼然,濁水溪則因供應雲林六輕工業區、中科四期等工業發展用水而逐漸枯竭,伴溪遊樂的場景可能不如昔日。
這張照片為王桂郎於1968年,拍攝的濁水溪堤防照片,內容為兒童於堤防上嬉戲。
出身於彰化縣溪州鎮的詩人吳晟出身曾將濁水溪喻為母親之河,自小依賴濁水溪耕作養家、嬉戲遊樂,而這也是中部穀倉彰化的農家子弟們共同的記憶。自日治時期的1911年(大正元年)開始,便有多次的濁水溪河道整治工程,由水泥與石頭推砌的堤防至今仍儼然,濁水溪則因供應雲林六輕工業區、中科四期等工業發展用水而逐漸枯竭,伴溪遊樂的場景可能不如昔日。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