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茶樹害蟲之性費洛蒙

茶樹害蟲之性費洛蒙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茶樹害蟲之性費洛蒙

圖為裝有茶姬捲葉蛾(圖上綠色微管)與茶捲葉蛾(圖下白色微管)之性費洛蒙。

費洛蒙(pheromone)是由生物個體分泌至體外,用以激發其他同種個體反應之揮發性化學物質通常是詞昆蟲在性成熟且適合交尾時,所釋出標示自己位置,吸引雄蟲的費洛蒙。

性費洛蒙應用於蟲害防治的方式包括監測(monitoring)、大量誘殺(mass trapping)、交尾干擾(mating disruption)及誘殺(kill and lure)等。以性費洛蒙進行大面積誘殺時,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人工合成誘劑威力應遠超過雌蛾(2)誘殺面積能涵蓋害蟲發生區域(3)有效隔絕其他寄主作物上的害蟲再入侵(4)必要時仍需使用有效化學藥劑來控制高密度的蟲害問題。由於病蟲害種類繁多,誘殺防治雖能降低關鍵害蟲之危害,減少農藥使用次數,但仍無法完全取代藥劑防治,惟有落實誘殺防治,並慎選有效防治藥劑方能確保最佳防治成效。

       茶業改良場與農業試驗所場合作開發茶姬捲葉蛾及茶捲葉蛾誘劑配方,可有效誘引茶姬捲葉蛾及茶捲葉蛾雄成蟲,達監測效果,若大量施放誘引裝置,則可以達到防治效果。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撰寫者
林秀橤
貢獻者
時間起
年代不明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