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73年(民國62年)茶葉生產專區成立計畫

圖為刊載於1974年出版之「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六十二年年報」內,「茶葉生產專區成立」報告中,成立茶專區四縣之鄉(鎮、市)、共同作業班數、面積與農戶數之統計表。

茶業改良場在1973年(民國62年)與農林廳及各地方政府合作,在臺北、桃園、新竹與苗栗協助成立「茶葉生產專區」,輔導961位農戶,分別成立41個共同作業班,專業區面積總計1,240.25公頃(如圖),主要目的為建立產製銷一貫經營型態,提高農民收入,加速農村繁榮進而鞏固與開拓茶葉外銷市場,增加國家外匯收入。主要執行與輔導內容如下:

推行機械化共同作業:每30公頃茶園組成一般機械作業班,每班可補助或貸款動力採茶機10台,中耕除草機1台,高壓動力噴霧器1台及中剪機1台。

專業共同設施:建立機械服務站(維修站)與機械庫房。專業區農路設置與改善,改善肥料、茶菁及作業之推動,當年度改善農路長度41,791公尺。茶園噴灌示範及集團噴灌施藥設施。

輔導農場辦理契約生產:為穩定茶農生產茶菁,輔導茶農與附近茶廠辦理契約生產,當年度961位茶農與38家茶廠辦理契約。

輔導茶農共同組織製茶工廠:為降低茶農自產、自製與自銷中間費用,輔導桃園與苗栗地區建立3座共用製茶廠。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惟揚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六十二年年報,pp.95-97。
  • 時間起
    197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