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第二屆單人動力採茶與鋏剪採比賽與茶菁品質差異比較

圖為刊載於1973年出版之「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六十一年年報」的「第二屆單人動力採茶與鋏剪採比賽與茶菁品質差異比較表」。

茶業改良場為配合農復會與農林廳的計畫推廣機械作業,改良茶園管理模式,減少勞力與生產成本,在苗栗縣頭屋鄉舉辦第二屆(1972年)全省單人動力採茶與鋏剪採比賽與機械示範表演觀摩會,比較茶菁品質與採收效率。採茶品質分為三級,一級為一心、一心一葉、一心二葉、一心三葉;二級為一心四葉;三級為一心五葉以上、梗、老葉、雜草與破葉等。由數據顯示,鋏剪採品質略優於單人動力採茶機。以作業效率來看,單人動力採茶機採收效率為50.8公斤/小時,鋏剪採的採收效率為18.0公斤/小時,動力採茶效率提高2.8倍。

再將1971與1972全省及1972年鄉鎮動力採茶比賽成績,與1970-1972年鄉鎮鋏剪採茶競賽成績作比較。動力採茶之效率大致提高2-3倍,而無論鋏剪或動力採茶效率,大致上是逐年上升。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惟揚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六十一年年報,pp131-134
  • 時間起
    197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