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闢鴻荒

跟開闢鴻荒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開闢鴻荒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開闢鴻荒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牡丹社事件後,促使清朝政府著手開山撫番的任務,招集墾民以開闢後山。繼同治13年(1874)末所開闢之北、南二條橫貫東西的通道,於光緒元年(1875)加開中路。由總兵吳光亮兵三營於同治13年(1874)十月,率粵勇兩營駐紮集集,辦理開山撫番事宜,光緒元年(1875)開始八通關古道開闢工程。吳光亮奉命開山撫番,募集飛虎軍,十月進駐集集,行經草嶺濁水溪畔,由於無法越山而過,故經由溪底通過,並在濁水溪北岸的岩壁上寫下「開闢鴻荒」四字,以示入境化外之地,勉勵兵士排除萬難達成任務。石碣上的字長35公分、字高41公分、每字間距8公分,是行書字體,寫在高約兩公尺,寬約12公尺的砂岩上。

       石碣同八通關古道見證清朝、日本開闢後山、治理東、西的歷史意義,故於1987年同屬八通關古道列入國家一級古蹟。由於石碣位處集集欄河堰工程範圍內,差點沒入濁水溪,經地方人士提倡保存之下,後來花費2億變更了集集攔河堰的工程設計,才成功保住「開闢洪荒」,因此也被稱作2億古蹟。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開闢鴻荒 / 撰寫者:張惠渝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60668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撰寫者
張惠渝
創作者
自行拍攝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