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考,最早有泉州人申請墾照,在新寮招佃,開墾大坪頂地區俗稱「大坪頂七庄」的初鄉、坪仔頂、新寮街、車輄寮、羌仔寮、小半天、內樹皮等莊。八通關古道開通後,清廷告示設立「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積極開放漢人入山開墾,「販賣鐵竹兩項,並著一律弛禁」,准許私有鐵器與竹林採伐,地方因為加速開發,大大繁榮起來,一時人口匯集,成為鹿谷重要的街市。《雲林縣采訪冊》即云:「新寮街,為大坪頂七處交易之區,入後山台東州總路」。聚落繁榮的情形,更被稱譽為「居民稠密,煙火萬家,七處山產,甲於全堡」。就在「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立示相隔一年,鹿谷新寮地區的士紳與居民,為頌揚總兵吳光亮開闢中路之德澤,便聯合在新寮街(今鹿谷中正路二段184號)的土地公福德廟旁豎立「德遍山陬」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