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社寮敬聖亭,座落於開漳聖王廟武德宮左側金亭後方。建於咸豐11年(1861);最初是由社寮鄉紳陳凌雲捐錢倡建,依據亭上游鳳鳴所撰之碑記載,當時出資贊助者還有內閣中書林鳳池,及多位監生、武生和地方人士;光緒5年(1879),童生陳大成等人捐資重修。之後,1999年,因九二一地震與武德宮香火田碑皆倒塌受損,直至2001年才又修建完成。
敬聖亭又稱敬字亭或惜字亭,清代敬惜字紙的文化受到官方與民間重視,在各地如書院、衙署、文昌祠或街莊通衢皆可見敬聖亭或惜字亭,象徵該地文風鼎盛。古時人們愛惜字紙,不隨便棄之,都會集中於敬聖亭燒毀,依循古禮舉行「送字灰」儀式,於文昌帝君聖誕時,鼓樂恭送至溪流大海,代表對文字的虔誠敬意。
敬聖亭由當地所產砂岩雕鑿砌造而成,座北朝南,總高235公分。亭分上下兩層,下層正面開圓拱形門洞,上方扇形橫額題有「敬聖亭」三字,門洞兩邊有聯鐫「有能付丙者,便是識丁人」。亭身左側刻有臺灣府學庠生游鳳鳴撰勒之碑記,右側則刻有捐建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