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冰部落是南投縣仁愛鄉萬豐村的舊名,曲冰、武界與過坑是位在南投縣仁愛鄉境內的布農族部落,屬於北部布農族的卓社群,由卡社群的祖居卡社分離出來的。1932年,日本人下令將布農族族人遷移至位於目前部落西方的「曲冰」(TISAU),村民稱舊部落,原意係因濁水溪流經常地有七個彎曲河道而得名。1946年時,政府因惟恐濁水溪不斷上漲,危急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經居民同意後搬遷至現村落所在地(SIMAUN)至今。戰後初期曲冰部落與隔壁的武界部落合併為法治村,至1969年才獨立成一個村,並因地名「曲冰」與「飢貧」同音而改名為萬豐村。
曲冰部落北方二公里處有一處「曲冰遺址」,位於南投縣仁愛鄉萬豐里清華巷,原為三級古蹟,2019年5月被指定為第10處國定考古遺址。此為考古學研究史上發見第一個高山聚落結構,也是台灣高山區域目前唯一完整、保存良好的史前聚落考古遺址。
1980年陳仲玉參加「楓葉谷健行隊」,沿著濁水溪步行山路,路經妹原、曲冰部落及姊原時,在思源吊橋、曲冰部落後方的山坡地和姊原附近的路旁撿到了史前石器。隔年,由石璋如主持,陳仲玉執行的「濁水溪上游河谷考古學調查與發掘計畫」就此展開,在南投縣仁愛鄉親愛、萬豐、法治等三村一帶河谷地區實施田野調查,發現地表分布有史前時代石器或陶片等多處,其位置在萬豐村曲冰部落北方約二公里的高位河階上,即現在的「曲冰文化遺址」。
曲冰考古遺址自1981年開始至1987年期間歷經3次考古發掘,但所發掘面積不大,後來把原發掘坑的精華部分以不織布覆蓋,再填以細砂保護,以備日後重新規劃作為教育展示之用,因此保存了聚落遺跡的精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