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60年代早期濁水溪土堤

       此張照片約攝於1960年代,正確的拍攝時間不可考。溪流旁為矮型灌木的沙洲浮覆地,溪邊土堤有牛車輪等重型交通工具的輾壓痕跡,路面下陷、泥濘難行,右側則為溪旁作為防風林所栽植的木麻黃樹林群。由以簡單土石堆砌而成的護堤和堤頂,推估應為1960年代尚未經過堤防加高和混凝土施工強化整治的濁水溪堤岸舊貌,而依據背景的溪水高位和溪水湍急的樣態,判斷應是夏日雨季時的濁水溪景。

        1950至60年代,臺灣地區超抽地下水,引發嚴重地層下陷,尤以濁水溪沖積扇最為嚴重,而濁水溪下游因泥沙淤積嚴重,造成河床不斷升高,保護河川兩岸的堤防也隨之高築,加高堤防相對增加洪水來襲時掏空路基甚至沖毀土堤造成潰堤的機會,對濁水溪沿岸堤防內的農地、村落、居民造成莫大威脅。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雲林縣西螺鎮西螺堤防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03173994720307
  • 所在地-經度
    120.46513778320309
  • 是否開放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撰寫者
    趙元才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03173994720307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46513778320309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雲林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西螺鎮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西螺堤防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