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張照片為1950年代西螺大橋未續建前,每當雨季來臨時濁水溪溪水湍急的壯觀景象。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在尚未修築混凝土的土堤邊坡上,幾位民眾或站或蹲,望著漫無邊際的滾滾溪水,頗有望洋興嘆之意。遠處的四至五個等距黑色矩形物即是尚未搭建橋面的大橋橋墩。在1950年代的西螺鎮民,對於如此的濁水溪景象很熟悉,然自從2001年集集攔河堰完工啟用後,此景象已成絕響,不再復見。
西螺大橋跨越濁水溪,連接雲林西螺與彰化溪洲,是台灣西部縱貫公路的重要孔道。早期先民要跨越濁水溪河面,若非借助渡河工具,則需繞道河道較窄的林內、二水。即使是日人興建的縱貫鐵路,也由二水南下後,轉至林內、斗六,可見當時濁水溪所造成的不便。因此興建橋樑溝通濁水溪兩岸,成為兩岸居民的共同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