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螺溪全長33公里,流域橫跨彰化縣境內9個鄉鎮,過往東螺溪的水流急促,流向時常變化,且有「東西螺分流」情形。分別在清乾隆年間與日治初期,兩度成為「舊濁水溪」主流,後主流再度向西螺溪移動,西螺溪即為現今的濁水溪,東螺溪改稱舊濁水溪。東螺溪地處偏僻,早期被附近居民排放農業及畜牧業廢水,加上溪湖橋至代馬橋之間常遭不肖業者傾倒廢棄物,逐漸成為當地居民避之唯恐不及的惡臭象徵。 為響應世界環境日,彰化縣政府和湖埔社區大學號召五百多人,齊聚東螺溪,採集位於溪湖段、田尾段、埔鹽段三鄉鎮的溪水,檢測其水溫、酸鹼值、溶氧及濁度,並淨化河川沿岸生態,清出多達290公斤的廢棄物,其中資源回收佔有11公斤,移除外來植物有608公斤。 近年藉由水環境巡守隊及眾人帶領守護之下,傾倒情形已明顯改善,湖埔社區大學也積極推行舊濁水溪河道的東螺溪生態環境復育,開設相關自然生態的課程,期望能一改東螺溪的面貌,也讓民眾能夠藉由實際參與活動,真正地了解東螺溪沿岸豐富的生態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