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 1985-1988年間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在舞鶴的茶園進行東部茶區手採茶元改型機採技術研究」時,田間試驗與示範之照片,地點為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照片中的建物為富源茶莊的老家和茶工廠。
不同方式採茶試驗的前期作業是要進行茶樹剪枝,工作主要目的在促進枝葉平衡發展,以擴大樹冠面,藉以養成式一機採之良好樹型,增加採摘面積與萌芽密度,而達到提高生產量之目標,也是評估不同方式採茶重要的試驗前作業。
本照片為培養式一踩摘面後,進行手採、鋏剪、單人式動力採茶機與雙人式動力採茶機採收茶菁後,茶樹採摘面之比較照片。1986年(民國75年)在舞鶴地區之試驗紀錄,一個試區以人工採茶9.0公斤需124.6分鐘,鋏剪9.8公斤需20.5分鐘,單人式採茶機8.2公斤為13.4分鐘,雙人式採茶機12.6公斤為2.75分鐘。顯著提高茶園生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