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茶七號及八號新品種之紅茶製造法研究

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3卷,由朱湧岳與邱瑞騰共同發表之「臺茶七號及八號新品種之紅茶製造法研究」研究論文。

本研究主要是建立台茶新品種「臺茶七號」與「臺茶八號」製造紅茶之基本製程,同時測定製茶過程中氮與多元酚類含量之變化。

臺茶七號應盡量縮短其揉捻、發酵的過程,臺茶八號則必須適當地延長其製造過程,以獲致兩品種的最佳紅茶品質。在紅茶製造過程中茶葉全氮含量並無變化,但品種間與茶季間之全氮量則有差異,品種間全氮含量以臺茶七號較臺茶八號低,因此臺茶八號的外觀油黑,葉底呈暗,水色容易帶黃綠,而臺茶七號則外觀灰白、葉底明亮。

茶單寧(多元酚類)含量變化和紅茶各項品質間有顯著的相關。各茶季間茶單寧含量,兩品種均以夏、秋茶較春茶高,而夏、秋茶之品質亦優於春茶,故一般茶單寧含量高時,紅茶品質亦佳。茶單寧(多元酚類)含量/全氮量比值 (T/N值),於同一品種時可利用為比較紅茶品質的優劣,但不同品種間此較品質時則較難適用;不同品種之紅茶品質比較時,其品種特性才是決定品質的主要依據。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賴正南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台灣茶業研究彙報3
  • 時間起
    198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