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趙之謙傳:(十六) 忘拙忘巧

本筆資料講述趙之謙印學觀點與交流藝事。作者在文中提到,趙之謙在魏錫曾轉述吳熙載的印學觀點後,認為自己與吳熙載間的論點大相逕庭,在浙派和皖派的觀點上分歧,趙之謙推崇篆刻的表現風格為「拙」,所作〈書揚州吳讓之印稿〉認為吳熙載在傳統上求變而產生偏差,使得二方印派擁護者產生熱議。清同治二年(1863),魏錫曾因敘職福州鹽大使而北上進京,途經江蘇泰州訪問吳熙載,因此三人間接地交流藝事,留下書法和篆刻等酬贈的創作成果,如吳熙載應魏錫曾之請,為《二金蜨堂印存》作序,評述對趙之謙篆刻的觀點,後來魏錫曾廣收吳熙載印拓,輯成《吳讓之印譜》與在跋文說明訪問吳氏的過程與其印學觀點。(文/葉乙麟)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王家誠
  • 日期
    日期時間: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 地名
    地點類型: 中國北京│中國江蘇泰州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