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客家人在台灣社會的發展

本筆資料是作者在台大客家研究社演講的講稿。作者自認為是一「本土文化業餘思考者」,並以此角度切入,認為影響或決定一族群發展的因素,有種族特性、經濟狀況的限制、政治上的差別或不平等、人數多寡等。另一方面也探討客家人的認同問題,以及未來發展的原則。作者認為在族群方面,客家人應積極投身參與台灣的公共事務,且不能以任何理由或藉口跟福佬人搞「分離主義」;在個人方面,作者建議客家人可以考慮發展如學術、文學藝術、高科技產業、公務人員等職業。最後,作者以「我們客家人不要做吉卜賽人,要做以色列人」共勉。認為在台灣安身立命,並為台灣創造前途來成就自己的事業,才是客家人在台灣社會上求發展的正解。(文/歐人鳳)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李能祺(李喬)
  • 日期
    日期時間: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 地名
    地點類型: 台灣大學客家研究社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