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從八十年代回顧臺灣詩潮的演變

本筆資料是作者從八○年代回溯臺灣詩潮演變的,一篇帶有文學史構建企圖的評述:首先就起源於胡適〈文學改良芻議〉的文學史應歸列為中國文學或臺灣文學提出質疑,並援引陳千武的兩個球根論,提出1920年7月的《臺灣青年》月刊為臺灣新文學的起步,與追風〈詩的模仿〉為第一首臺灣新詩,等種種判斷。作者簡略論述了戰前風車詩社、戰後現代派運動、詩社等發展,夾雜對中國、臺灣兩岸文學發展的比較;一直到六○年代笠詩社、七○年代《龍族》詩刊、《陽光小集》等刊物與相關議題之討論,包含現代與傳統,鄉土、民族等文學論題;延續到對八○年代眾多詩刊、文學現象的觀察。(文/王柄富)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林亨泰
  • 日期
    日期時間: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 地名
    地點類型: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