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教会ローマ字の話(下)

本筆資料為「台灣語講座」第6回草稿,分為兩節。第一節「如今漢字是枷鎖」,說明漢字的不便,舉例文豪魯迅也曾主張大眾語文應使用羅馬字,而台語俗諺「五經讀透透,黿鼉龜龞竈」(按:「四書五經讀透透,毋捌(不識)黿鼉龜龞竈」),便是在諷刺漢字無效率。又如某寓言故事裡,一位泉州智者回答不出擬聲語擬態語所對應的漢字。而西方外來語的漢字過於艱澀也是一個難處。接著舉日語「と」為例,對應的漢字就有「和、同、跟、及、與、偕、暨」之多。進而對照日本小學一年級不學文字,但神戶同文學校(按:為華僑學校)卻是入學便要學漢字。最後談到「臭培火」(按:蔡培火)推廣教會羅馬字,論此表記方式的優缺點,主張不應過度推崇而要適度改良。第二節「使用教會羅馬字的記錄」,談羅馬字的運用實例,如:教會的讚美歌、《天路歷程》、《三字經白話註解》、尺牘文註解、《台灣府城教會報》等。(文/許倍榕)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王育德
  • 日期
    日期時間: 不詳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 地名
    地點類型: 日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