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十八羅漢(殘稿)

本筆資料為作者闡述佛教藝術中「羅漢」的由來與演變。原佛典中只記載得道的印度或錫蘭高僧,計16人。有賓度羅跋囉惰闍尊者、迦諾伐蹉尊者、迦諾迦跋厘惰闍尊者、蘇頻陀尊者、諾距羅尊者、跋陀羅尊、迦理迦尊者、伐闍羅弗多羅尊者、戍博迦尊者、半托迦尊者、羅怙羅尊者、那伽犀那尊者、因揭陀尊者、伐那婆斯尊者、阿氏多尊者、注荼半托迦尊者。宋代有好事者在十六羅漢前面加上慶友尊者與賓頭顱尊者,共計18人。日久,後眾人便以十八羅漢稱呼。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宋龍飛
  • 日期
    日期時間: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 地名
    地點類型: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