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將之申江車中感作;高麗丸上觀潮

跟將之申江車中感作;高麗丸上觀潮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將之申江車中感作;高麗丸上觀潮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將之申江車中感作;高麗丸上觀潮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將之申江車中感作;高麗丸上觀潮

本筆資料內容為兩首記遊詩作。第一首〈將之申江車中感作〉是王開運至中國旅行較早的相關紀錄,此次的主要目的地為中國上海。從「卅七年華學遠行」來看,可能是首度前往中國,「暫拋作嫁覺身輕」,則說明他並非身負重任,更近乎純粹旅遊,為解平日俗務之抑鬱。而「往來獨自羞張子,臨別爭傳致重聲」,也顯示不少友人對王氏此行頗為關切,可見其在當時的重要社交地位。第二首〈高麗丸上觀潮〉則是王開運於昭和5年(1930)為推動「安平築港」前往日本考察途中感賦。昭和五年(1930)4月,報端傳來將開於日本新潟市的「全國港灣大會」已採納「安平築港」議案的消息,為了能以臺南人士身分說明安平築港的迫切性,乃由當時市內三工商團體代表佐佐木紀綱、高島鈴三郎、王開運,以及市尹堀內林平、臺南州土木課長荒地忠吉等,連袂出席港灣大會。王開運為此代表團中唯一的臺灣人,於同年5月22日始乘瑞穗丸前往日本。詩中以浪花激盪情狀,象徵著王開運對請願大有斬獲的雀躍心情,並更進一步放言「形役誰言多涉險,乘風轉喜不沾埃」,可見其認為爭取安平築港的意義重大,而有捨我其誰、不畏艱難的雄心壯志。(文/温惠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王開運
日期
日期時間: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地名
地點類型: 上海 日本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