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論「新儒思想」與海洋文化

本筆資料為作者自五四運動之後,儒學思想與海洋文化的辯證、反思、修正與推廣。文章分作七段,第一段首先檢討二十世紀初西洋文明在中國變革的失敗,以及儒家思想在改革思想下成為思想家如胡適、陳獨秀等人的批判對象,隨後引用1982年2月英國《經濟學人》週刊上,學者馬克法夏的發言,重新肯定「後期儒家國家」:日本、中華民國、南韓、新加坡、香港在經濟方面表現成功的主因在於「新的海洋文化精神」而此精神的核心為「儒家的意識型態」,肯定其未來將成主流;第二段列舉三種不同觀點的學派,簡述各別對海洋文化批評;第三段以新加坡為例,分析儒家思想的傳統面對西方現代化的衝擊,如何拿捏平衡;第四段談現代化衝擊下,對國人思想、觀念上的影響,並例舉「恕」、「孝」、「忠」與「名利」討論其內在精神;第五段討論「家」的精神層面與經濟層面的價值,再次提舉「新儒家主義」作為海洋文化的基礎;第六段強調海洋文化保留儒家思想中「追求知識、不斷內省、勤勉寬和、盡責守信」的精神,期待能改造傳統文化並建立現代新人生觀,以及建構新的法令、制度和新的經濟、倫理體系等;第七段高舉儒家思想已為當前世界公認為新的海洋文化主流,並期待將之推廣至世界,成為人類和平基石。(文/高維志)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朱學恕
  • 日期
    日期時間: 不詳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 地名
    地點類型: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