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文星 85-90期合訂本

[15卷1期]本期內容包含文稿21篇、詩稿4篇、短語1篇。黃寶瑜〈泛論臺北都市發展(下)〉點出都市人口擁擠問題,詳列住宅需要量,提出「重建」與「新城」計畫;撰文專業且條理分明,值得一讀。敻虹〈迷夢〉渲染古典與洪荒意象,傳達迷茫情感,精緻優美,有佳句「來世的約會\在塞北,在江南岸。\我說故人哪\道別時你折柳絲\抑折髮絲?」。翻譯作品有石縵儀譯Maurice Edelman,M.P〈英國議會的諍友──邱吉爾爵士〉、錢歌川譯Milovan Djilas〈戰爭〉。(文/譚凱聰);[15卷2期] 本期內容包含文稿21篇、詩稿4篇、短語1篇。蕭孟能〈「文星集刊」出版前記〉闡述此集刊希望補充介紹民38年前好書的出版精神,希望不使民初傑作湮沒;文末並附第一輯100種共達300冊的分種提要,可供研究者參照。周夢蝶詩〈手〉渲染暗夜景致,鋪陳生命消逝而記憶獨存的冷冽寂寥心境,有佳句「當時間已朽而記憶不滅\是誰底冷冷的手冷冷地探過來\冷冷地扼著我底咽喉」。翻譯作品有孟昭彜譯〈「北京人」的發現與失蹤〉。(文/譚凱聰);[15卷3期] 本期內容包含文稿35篇、詩稿3篇。蕭孟能〈一個出版人的願望〉藉書序詳述自己年少時立下文化人志願、開設文星書店與創辦《文星》的過程,期許自己扮演拓荒者的角色,令出版界在嚴冬中回春;相關描述可供研究者參考。葉珊詩〈河之右岸〉寫在愛荷華大學觀展,鋪陳於河岸與友人對談的情境,隱含對中西文化的體察及身處異鄉的情懷,有佳句「我問他,飲中國茶嗎?你曾在\那不可辨認的河之右岸\呼嘯如一株生長的小樹」。(文/譚凱聰);[15卷4期] 本期內容包含文稿21篇、詩稿5篇。李英豪〈論現代小說的轉變〉細說歐美小說史,從寫實主義到英國「陰霾時期」,並介紹珍.奧斯丁、D. H. 勞倫斯與喬伊斯等名家,文末概論現代小說外受機械文明、內對人類存在懷抱不安的特質,值得一讀。王憲陽〈風鈴〉藉窗邊小鈴鋪陳連綿情思,語句質樸,有佳句「把風鈴繫在你落地的長窗\在紫羅蘭色的日子裡\以楊柳似的,為你響起叮噹的回憶」。翻譯作品有陳紹鵬譯Will Cuppy〈路易十四〉。(文/譚凱聰);[15卷5期] 本期內容包含文稿19篇、詩稿5篇。劉鳳翰〈「西瀅閒話」的閒話〉介紹民初陳西瀅與徐志摩等人就「教授鼓動女師大」話題來回辯駁過程,附書信數封,鉅細靡遺,可供研究者參照。施善繼詩〈一月四日〉以現代詩和古典樂意象鋪陳紀念日意境,有佳句「現代詩們把眼瞼垂下\蓋住悲哀,蓋住紀念」。翻譯作品有李永久譯林語堂〈好好運用人類的惡性〉、石縵儀譯〈美國「白手起家」四女傑的自述〉、陳紹鵬譯Will Cuppy〈度巴利夫人〉。(文/譚凱聰)

基本資訊

  • 日期
    出版日期: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 地名
    地點類型: 臺灣省臺北市衡陽路15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