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和社區一般稱為「頂寮」,相傳先民於保濟宮北邊墾荒築寮而得名,亦為苓仔寮「棉被窟」的一部分。由於濱海,成為先民渡海來台形成的聚落之一,苓仔寮早在清朝就已經開始生產棉被,製棉被的技術可能是由當時自大陸移民而來的棉被師傅帶過來,早期全臺各地的棉被師傅也都師承於此。
隨著技術進步,手工製棉被產業沒落,將軍區公所與社區發展協會為了推動棉被產業文化活動,舉辦「故技重彈」的打棉弓表演活動、棉製品DIY、車被單比賽、產品展示,為重振沒落多年的棉業,地方父老發起推廣契作有機棉花栽種計畫,復種二十多年前本地才看得見的棉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