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樹大井係位於喜樹萬皇宮後方的公井,井口徑187公分,井深330公分,又稱「番仔井」,名稱由來已不可考。大井目前雖不再是民眾飲水的來源,但水質甘甜,已有百年歷史,它的由來,有一段小故事。據聞,當時府城有一位名叫張安者,娶喜樹女子等仔為妻,由於張安者服務於製糖會社,經濟不虞匱乏,出於行善積德動機,欲募工掘井以供民眾使用,因聽聞「三房萬仔」家內一口井水,可用來孵豆芽,顯見當地水質良好,因此決定在「三房萬仔」宅厝附近覓地掘井,終在現只掘得一淡水井,即今之大井。
這口被稱為「大井」的古井,是日治時期供應喜樹地區的公用井。據居民表示,大井水質甘甜,加上當時還沒有自來水,喜樹地區約二百餘住戶,往往在凌晨前前往排隊汲取井水,挑回家中水缸貯存使用。
大井為喜樹全庄的共用井,日治時期皆由歷任喜樹庄的保正負責管理,並且定期進行消毒。喜樹諸井皆為淡水,尤以大井的水質最為清澈甘甜,水量也最充沛從未乾涸,以往在雨季時,水面幾升至井口,對早期喜樹居民的民生用水貢獻極大。
而今自來水便利,居民已不再使用井水,大井的重要要不如往昔,但當地居民在喪禮後每到大井舉行「行圓」儀式,以表是功德圓滿,並祛除厄運,得見大井與喜樹居民的密切關係。
大井目前已無人使用,為防行人掉落,曾圍矮護欄,覆罩塑膠井蓋,而後為保持井口通風,拆除井蓋,並加高鐵網護欄。居民在大井側空地豎立一件解說牌,詳細介紹大井的生命歷史,提供民眾認識古井與地方生活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