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1973年出版之「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六十一年年報」,由常昭鳴與李清柳執行之「茶園機械化採摘示範」計畫,執行完成所得之茶園機械採摘共同作業生產成本調查表,比較鋏剪與動力採茶機作業成本。
在1972年(民國61年),茶業改良場為解決農村勞力缺乏,鼓勵農戶購置動力採茶機機械,並使機械發揮最大效能,並在臺北、桃園、新竹與苗栗建立動力採茶示範地,對照為鋏剪採茶,並調查茶園管理所需成本(包含施肥、除草、噴藥、採茶工人與資材費用),茶菁產量與產值。
數據分析如下,動力採茶機採之茶菁採收成本(包含工資與機械折舊費)為1.40元/公斤,販售價格為5.03元/公斤;鋏剪採之採收成本(包含工資與機械折舊費)為1.52元/公斤,茶菁販售價格為4.48元/公斤。看出在當年人工工資開始上揚,動力採茶人員的操作技術逐年進步,動力採茶的茶菁品質比鋏剪高,其成本也比鋏剪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