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1973年出版之「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六十一年年報」,由徐英祥與楊盛勳執行之「茶樹密植試驗」計畫,第四至十年之茶菁收量表。
茶業改良場在1963年(民國52年)探求茶樹適當種植密度與產量之關係,茶苗種植前後株距分別為10、20、40、60、80及100公分, 前三年幼木期未採摘,之後連續觀察7年茶菁收量。在1972年(民國61年)得到初步成果(如圖)。
結果顯示,前後間距10公分之產量最高,但種苗費用也會跟著偏高,研究人員指出,最適當的株距為30-40公分。最後提到,為使茶樹早日成行,讓茶園可提早進行採收,以及為了 (單人動力式採茶機)採茶作業及提高產量,茶園之新植或更新茶園,應實施密植種植,也可提高土地利用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