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市禁烟政策

  戰後的「基隆市禁烟政策」,自1945年(民國34年)12月行政院公布《收復地區肅清烟毒辦法》開始,凡地區內種植、運送、販售、吸食、製造、私藏烟毒,應即一律禁絕。

 

  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基隆市初期,未設戒烟所、基隆市的傳戒烟民,概由市警察局逕送「臺北戒烟所」施戒,調驗所則由省立基隆醫院兼辦。基隆市衛生院成立後,乃由衛生院兼辦戒菸、調驗事宜。

 

  又為厲行檢舉,限期戒絕烟民,行政院曾於1946年(民國35年)11月11日,公布《各省市縣設置肅清煙毒調劑所辦法》,其中,規定調驗所所長由民政科長、或衛生院長兼任(基隆市衛生院成立後,由衛生院長兼任)。

 

  基隆市位居港都,帆船、輪船出入港口頻繁,烟毒輸入較為容易。中華民國政府為加強迅速破獲烟毒案件,特將原訂查緝毒品獎金標準、以及舉發烟毒案件獎金標準,修正提高,獎勵人民舉發烟毒案件,並自1951年(民國40年)7月1日起,實施新制。

基本資訊

  • 地點-縣市區
    基隆市
  •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金惠,1957年6月。《基隆市志:第十三種──衛生篇》,頁:150。基隆市:基隆文獻委員會。基隆文化局提供   //   【參考書目】 金惠,1957年6月。《基隆市志:第十三種──衛生篇》,頁:158-161。基隆市:基隆文獻委員會。丘國宣於2019年6月24日引述編撰
  • 地點-緯度
    25.1276033
  • 地點-經度
    121.7391833
  • 時間起
    1945/12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